心理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商业或政治群体中的规范也是如此一代代传递的。这种规范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规定了其成员应该如何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世界。有时公司会变得更好比如苹果和谷歌公司,但是有时公司会变得更差,如腐败的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会计事务所。 ---m.psy898.com
阿希效应与从众的心理学研究
阿希效应,即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于个人判断的影响。所罗门·阿希的实验成了从众的经典例证。从众是指人们容易采纳其他群体成员行为和意见的倾向。即使判断的对象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个人意见,大多数人也会屈服于从众压力。
阿希实验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大多数群体有非常相似的结果。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屈服于社会压力的人数比例大约是 1/3(在原始的阿希条件下)。
这些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作用力在起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的大部分被试是大学生,他们有可能与社会中的其他人表现不同。一些研究发现了明显的一致性趋势的预期,这些预期提出了关于从众和社会的有趣问题。例如,在津巴布韦的班图(Bantu)文化中,51%的人在阿希实验中从众。我们可以很容易解释这个结果,因为班图文化通常对不服从社会风俗的行为有很重的惩罚。另一个极端德国大学生只有 22%的人选择服从群体。这个非常低的比例是意想不到的,但是这有可能是因为德国样本的年龄问题,他们比其他群体年龄稍大。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也许是日本学生中很高水平的不从众行为。偶然观察日本文化的人经常被日本人服从社会规则的行为震撼。但是在阿希情境中,只有25%非常低比例的被试屈服了,这一比例显著低于以不从众著称的美国人。此外,日本被试在反从众行为上的比例也非常高,这是对群体规则的故意违背:当群体中其他人给出正确答案时,34%的人故意给出了错误答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日本文化中的从众事实上只在那些对群体有忠诚感的日本人身上体现。因此,当日本学生在与一组陌生人同时进行判断时,他们感受到更少的从众压力,因为这不是他们的群体。
美籍土耳其人心理学家穆扎费·薛立福设计了一个早期的经典实验,解释了社会影响是如何内化一个新的规范的。被试被要求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光点实际上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在没有参照物的完全黑暗情况下看起来是移动的。这是一个有名的错觉:自动效应。起初,个体之间的判断差距非常大。然而,当被试聚集在一起组成全部是陌生人的群体,他们大声讨论自己的判断,他们日日计开始变得相似。他们开始看到光电按照同样的方向和距离移动。薛立福研究的最后一部分更加有趣,当群体一起讨论后,被试独自一人在同样黑暗的房间中时,仍然遵守他们一起讨论出的群体规范。像在阿希研究中发现的一样,群体影响了个体的知觉。
而且,一旦群体中的规范被建立起来,人们倾向于自己保持这些规范。在后来的研究中,这些自动的群体规范能够一直持续下来,直到一年后对先前的被试进行单独测试,测试时并没有先前的群体组员在场目击他们的判断。规范可以从群体中的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而且可以持续影响人们的行为、即使最初创立规范的群体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如何知道规范可以产生跨代的影响?在自动效应的研究中,研究者在每次实验后替换一名群体成员,直到所有人都是新的。群体的自动规范依然存在,并且在数代人中被传递下去。你能了解到这个实验所揭示的过程吗?在现实生活中,商业或政治群体中的规范也是如此一代代传递的。这种规范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规定了其成员应该如何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世界。有时公司会变得更好比如苹果和谷歌公司,但是有时公司会变得更差,如腐败的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会计事务所。(我们推荐观看纪录片《监守自盗》(Inside Job)便能够理解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力量可能导致华尔街和全世界的金融灾难。)
(编辑/tspsy-张茵 | 来源/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