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认识心境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以及早期干预。树立正确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如已发生心境障碍,及时就医,按照规范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www.psy898.com
医生说我是心境障碍患者,我能否结婚生子,会遗传给孩子吗?
心境障碍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伤害较大,并导致较严重的社会负担。由于心境障碍病因学尚未明确,临床表型复杂多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各个方面。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异常进行的,包括5-HT、NE、DA等神经递质系统。
研究显示,双相障碍遗传度达83%~85%,但遗传机制至今未明。研究显示一些基因与心境障碍等精神疾病确实存在关联。遗传改变可能与心境障碍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关联。心境障碍的治疗措施可伴随特定基因表观遗传学特征的改变,这种表观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相应的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能。
只能够说结婚生子在心境障碍患者确实存在一定的遗传风险,但经过规范的药物及心理等综合康复和治疗,在疾病稳定和康复阶段,结婚生子仍然是可以综合考虑的。同时,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对疾病遗传状态也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综合调整身心健康。
孩子患抑郁症,有过一次自杀行为,再次自杀风险有多少?
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在疾病各期都有可能出现自杀行为,如伴有既往自杀未遂史、自杀家族史及冲动史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或应激;未婚、单身或寡居、家庭冲突;低社会经济地位或失业病前人格特征明显,如依赖、边缘人格特征;伴发严重躯体障碍;目前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等情况时,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可能性很大。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如果之前有过自杀行为,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加强监护,以免再次出现自杀的可能。
①患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水平低,胆固醇水平低;②本次抑郁症状分数高,已经达到或超过上次;③出现急性应激事件,如亲人突然离世、高考落榜等;④一直存在慢性应激事件,如生存环境欠佳;⑤出现严重的人际冲突;⑥过量饮酒或者物质滥用。
是不是遭到生活打击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
“遭到生活的打击”属于社会心理因素的一部分,各种突然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家庭不和、失恋、失业、自己或者家庭成员重病、重要人员突然病故等,都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当这些生活不愉快事件长期持续存在,或者多种不良事件同时并存,会引起更加强烈的消极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发生越强烈、存在时间越持久,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中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为密切的应激源。有研究发现,人们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抑郁症发病风险增加6倍,所以近期遭受生活打击的人们更应警惕患抑郁症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给身边遭受这些事件的人以更多的关心,如果发现存在消极悲观情绪或行为,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有些厌学反应,会不会是抑郁了?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须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尤其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动下,孩子努力学习的过程经常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如果再伴随极大的压力,多少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这一厌倦情绪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一旦积压过多就会出现兴趣缺乏、成绩下降、情绪低落等表现,如此恶性循环便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孩子出现厌学,家长首先应该注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给孩子压力是否过大、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定位是否不清、在学校和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等。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家长应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排除困难,走出困境,从厌学到抑郁症的发生是有很长的发展过程的,只要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发展为抑郁症。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以免发生意外。
(作者/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 来源/“精中小哥哥”科普)